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3篇

时间:2023-03-22 23:50:05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3篇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 第九章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第九章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第一节战备规定定第二节紧急集合合第三节行军拉练练第四节野外生存知识识第五节识图用图图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3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3篇

篇一: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

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一节 战备规定 定 第二节 紧急集合 合 第三节 行军拉练 练 第四节 野外生存知识 识 第五节 识图用图 图 第六节 电磁频谱监测 思考题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学习目标】

 】

  1. 了解战备规定、紧急集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 掌握徒步行军、野外生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会识图用图、电磁频谱监测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军事素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学习目标】

 】

  1. 了解战备规定、紧急集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 掌握徒步行军、野外生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会识图用图、电磁频谱监测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军事素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一节 战 备 规 定

 战备是军队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或军事突发事件而在平时进行的准备和戒备行动及工作。

  战备规定的内容主要有战备教育、战备管理、战备方案、战备检查、战备值班、战备等级转换、“三分四定”等。士兵要重点掌握战备等级转换和“三分四定”两项内容。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一、 战备等级转换

  战备等级是指根据军队战备工作的轻、重、缓、急程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划分。我军的战备等级共分为四级:四级战备、三级战备、二级战备和一级战备。

  四级战备,为最低一级。

  三级战备,部队进人部分作战准备状态,进行战备动员和物资器材的准备。

  二级战备,部队进人全面准备状态,进行深人的战备动员,完成一切战斗行动(拉动)准备。

  一级战备,为最高一级。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部队一旦进人战备等级状态,要求每一名士兵必须做到:

  (1 )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泄露部队行动的秘密;

  (2 )外出探亲人员,接到上级的通知后要迅速归队;

  (3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上级的命令完成各项工作;

  (4 )提高警惕,坚持在岗在位,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5 )进一步落实战备计划,随时做好出动准备。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二、 “三分四定” ”

  “三分”,就是将个人的物资分为携行、前运、后留三部分,分别放置。

  “四定”,即定人、定物、定车、定位。

  “三分四定”是战备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士兵平时要严格按规定做好各项工作,保 证一旦有紧急情况就可立即出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二节 紧 急 集 合

 紧急集合,就是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的集合,是应付突然情况的一种紧急行动。

  紧急集合分为全副武装紧急集合和轻装紧急集合两种。全副武装紧急集合是根据当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等级状态而确定的。

  轻装紧急集合是在执行临时性的紧急任务时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一、 着装

  通常着作训服。昼间进行紧急集合时,一般按当时的训练着装进行。

 二、 整理携行生活器材 材

  装备有生活携行具时,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1 )迅速结合背架。

  (2 )按规定将物品分别装入主囊、侧囊和睡袋携行袋。

  (3 )组合背架和军需装备携行具。

  其它兵种专业可根据本兵种专业的特点另行规定。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三、 装具携带( 以步兵为例)

  1. 没有装备战斗携行具的携带装具方法

  (1 )全副武装:背手榴弹袋,左肩右胁;背挎包,右肩左胁;扎腰带(机枪手先背弹盒);披弹袋;背防毒面具,左肩右胁;背水壶,右肩左胁;背背包(火箭筒副射手背背具);取枪(筒)和爆破器材(图 9-1 )。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图 9-1

 全副武装的士兵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2 )轻装:其它装具的披带同全副武装,只是不背背包,将锹(镐)头朝下背于右肩,系绳绕腰间与背绳系紧;米袋右肩左胁;雨衣(冬季带大衣时,将大衣袖子留在外面卷紧捆好,再将袖口对接扎紧)左肩右胁(图 9-2 )。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图 9-2

 着轻装的士兵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2. 装备有战斗携行具时的携带装具方法

  应首先按要求将各功能模块组装好,尔后将战斗携行具披挂于身上,取手中武器。

  其他兵种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另行规定装具携行的方法。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四、 集合

  士兵披装完毕后,迅速跑步到班集合地点,向班长报告。

  士兵在紧急集合时要做到:迅速、肃静、确实、完整、安全、便于行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三节 行 军 拉 练

 行军是部队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

  按方式,分为徒步行军、摩托化行军和履带行军;按时速和每日行程,分为常行军和强行军。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徒步行军是以步行方式实施的行军。摩托化行军亦称乘车行军,是乘坐建制内或配属的轮式运输车辆实施的行军;履带行军是乘坐履带车辆实施的行军,通常用于机械化部队的短距离移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一、 行军的组织准备

  ( 一) 研究情况, 拟定行军计划

  指挥员应根据受领的行军命令,组织有关人员研究任务,在图上分析敌情和行军路线,情况允许可到现地向群众了解社情和路况等,综合分析后确定行军序列,制定防护措施和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案。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二) 做好思想动员

  行军前,指挥员应根据本分队所负担的任务,结合分队的思想情况,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同时要教育战士模范遵守行军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队、丢失装具和食物,不喝生水、不违反群众纪律等,保障分队顺利完成行军任务。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三) 下达行军命令

  挥员向分队下达行军命令时,应进行明确分工,正职要亲自负责行军的组织指挥。

  ( 四) 组织好行军保障

  行军保障主要包括行军警戒,运动保障,警备调整,对空防御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以及组织先遣队、设营队、收容队等。具体内容有: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1 )调查行军路线,尤其在夜间或其他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行军,要研究、熟悉地形特征,做好利用地图按方位角行进的准备;

  (2 )指定 l~2 名战士为观察员,负责对地面、对空观察;

  (3 )指定值班分队及火器,负责对空防御;

  (4 )明确遭敌核、化学武器,以及敌航空兵、炮兵火力袭击时的行军方法,规定伪装方法及伪装纪律;

  (5 )组织以简易通信、徒步通信、无线电通信相结合的多种通信手段,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6 )做好物资器材准备,主要包括武器、弹药、器材、装具、给养饮水和药品等,准备的数量以能保障战斗、生活,又不过多增加战士的负荷量为原则,通常携带粮食 3 日份(其 中 1 日份为热食)和必要的饮水;

  (7 )作好妥善安置伤病员的准备;

  (8 )进行着装检查,包括鞋袜的整理、背包的捆绑、装具的佩戴等。

 摩托化行军和履带行军时,应根据敌情、任务和行程确定给养物资的携行量和保障方法,并明确随车携行规定的油料基数和加油方法。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二、 行军的管理与指挥

  ( 一) 掌握好行军方向和速度

  部队行军前要在图纸上认真研究行军路线、出发点、大休息地区及到达地区,分析沿途地形特点并熟记明显地形、标志,还可利用地图和按方位角行进,也就是通过使用行军路线图,识别路标、信号等方法掌握行军路线。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二) 适时组织休息

  为保持部队的体力和持续行军能力并及时检查车辆,在行军途中,应适时组织部队大、小休息。

  (1 )小休息。通常开始行军 30 分钟后进行小休息。

  (2 )大休息。通常在完成当日行程一半以上时进行大休息。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三) 果断处置各种情况

  遇敌空袭时,应指挥分队迅速向道路的一侧或两侧疏散隐蔽(乘车时要下车),并指定火器射击低飞敌机。如果空袭情况不严重或行军任务紧迫时,分队则应疏散队形,增大距离,加快速度前进。

  遭敌核、化学武器袭击时,应指挥车辆就近利用地形防护,人员迅速穿戴防护衣罩,下车就近隐蔽防护。

  通过受染地段时,指挥分队尽量绕过受染区。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三、 特殊条件下行军的特点及要求

  (一) 山地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山地地形复杂,山高林密,路窄坡陡,道路崎岖,弯道多,转弯急,曲半径小,而且多为土石路面,雨天泥泞难行,有时还会出现塌方;山洪暴发时,道路、桥梁易被毁坏;气候多变,常有低云浓雾,视界受限,视度不良,观察判定方位困难,易迷失方向,对指挥、观察、联络和驾驶均有一定影响;徒步行军体力消耗大,使行军速度下降,队形延长,造成通信联络和指挥困难。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二) 高寒地区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高寒地区空气稀薄,人员易疲劳,易出现“高山反应”;天气寒冷,容易冻伤;雪盖地面,容易迷路;积雪厚时,通行困难;气温过低,车辆不易发动,耗油量增加;行军速度慢,驾驶人员观察困难,通信装备性能下降;道路工程保障难度大。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三) 热带山岳丛林地行军的特点及要求

  热带山岳丛林地地形复杂,多陡山深谷,草深林密,河多流急,道路少而崎岖,天气多变,炎热潮湿,多雨多雾,毒虫多,疫病宜流行,对分队行军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加强对道路的侦察和保障,加强对车辆的技术保障,采取防暑和防虫害的措施。行军尽可能利用日出前和日落后的凉爽时间实施。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四) 江河地区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江河是天然障碍,对行军的组织指挥、通信联络带来不便。因此,指挥员应加强对渡口和徒涉场的侦察,精心计划,细心组织。

  ( 五) 城市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城市街道纵横,不易保持行军方向,迂回路较多,行军路线易被倒塌的建筑物阻塞。组织行军前应详尽查明城区的道路情况,特别是了解易造成阻塞的道路,并预选和确定迂回道路。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四、 宿营与警戒

  宿营是部队离开常驻营房遂行各种任务中的临时住宿。分为舍营和露营。

  舍营是部队在房舍内的宿营,是宿营的主要方式。

  露营是部队在房舍外的宿营,通常在无房舍或不便舍营时采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一) 宿营地区的选择与管理

  1. 宿营地区的选择

  宿营地区的选择应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行军编成而定,既要能保证分队安全休息,又要便于迅速投入战斗。平时组织宿营训练应以能够达到训练目的为标准。通常应符合下 列条件:

  (1 )避开大的集镇、交通枢纽等明显目标。

  (2 )避开疫区、传染病流行村落。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3 )要方便生活,尽量靠近水源地。

  (4 )有通畅的进出道路,便于疏散、隐蔽,便于机动和迅速投入战斗。

  (5 )有适当的地幅。通常师、团、营的宿营面积分别为 600km 2 平方千米、 60km 2

 、6km 2

 。

  (6 )适宜露营地域。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选择宿营地区时,通常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 符合战术要求,从具体位置到配置方式都应以预想的战术背景为基本前提;

 ② 着眼于训练科目需要,有利于达到训练目的;

  ③ 方便生活,尽量靠近水源,并有进出道路;

  ④ 选择在群众基础较好,或影响群众利益较小的地区。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2. 宿营方式

  宿营方式分为舍营、露营及舍营与露营相结合 3 种。

  舍营是军队在房舍内宿营。

  露营是军队在房舍外宿营,通常在不具备舍营条件时采用,是平时部队训练的重点。

  野外露营的方式分为利用制式器材露营和利用就便器材露营。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3. 宿营管理

  搞好宿营训练中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宿营训练顺利实施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宿营训练的内容之一。

 1 ) 坚持一日生活制度

  宿营训练期间,部队通常应自觉坚持《内务条令》规定的一日生活制度,注重一日生活制度管理的落实,并从实际出发,根据宿营训练地区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季节特点和 部队实际训练情况、课题难易程度、居住范围等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2 ) 搞好生活管理

  宿营训练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从客观条件出发改善伙食,保证部队吃饱、吃好,有水喝。分队要组织好野炊工作,指挥员应明确野炊的位置、方式、隐蔽伪装的措施、时间、要 求及注意事项。指挥员还要检查督促装备器材的维修保养和整理补充,安排好伤病员穿刺脚泡和烤晒衣服。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3 ) 做好群众工作

  在宿营时,指挥员应适时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取得联系,了解社情;向部队简要介绍宿营地区的敌情、社情和风俗习惯,认真执行政策和军队纪律,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动员群众,封锁消息。离开宿营地时,送还借用的东西,挑水扫地,填平厕所,征求意见,检查纪律。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二) 宿营警戒

  宿营警戒是为保障部队宿营安全而组织实施的警戒,可依情况派出营哨、连哨、排哨、班哨、组哨、步哨等担任,主要任务是发现、防范或制止敌突然袭击和侦察,封锁消息,保障主力宿营安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1. 步哨

  步哨通常由 1~2 人组成, 1 人叫单哨, 2 人叫复哨。步哨的距离在...

篇二: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

章 国家安全 第二章 国家安全 第一节 国家安全 概述第二节 国家安全形势第三节 国际战略形 第思 考题

 第二章 国家安全

 【学习目标】

  1. 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

  2. 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3. 了解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和战略动向。

 第二章 国家安全

 第一节 国家安全概述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的基本内容 有: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和核安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 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一、 基本概念

  国家安全( NationalSecurity )系指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包括国家政权和制度的安全、主权受到尊重、领土完整得到维护等。

  首先,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与侵害的客观状态。所谓外部的威胁与侵害,大致可分为外部自然界的威胁和侵害与外部社会的威胁和侵害两大类,但由于国家安全是 一种社会现象,国家的外部威胁和侵害也就主要是指处于一国之外的其他社会存在对本国造成的威胁和侵害。从威胁和侵害者看,这种外部威胁和侵害包括:

 第二章 国家安全

 (1 )其他国家的威胁;

  (2 )非国家的其他外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威胁,如某些国际组织或地区组织对某国的威胁和侵害;

  (3 )国内力量在外部所形成的威胁和侵害,如国内反叛组织在国外从事的威胁和侵害本国的活动。

  其次,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内部的混乱与疾患的客观状态。

  第三,只有在同时没有内、外两方面的危害的条件下国家才安全,因此,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才是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二、 国家安全的内涵

  随着国家安全由主权安全日益扩展到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环境、资源等方面,必然引起国家安全观念的变化。国家安全内涵的扩展,使原有的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安全 的传统维护国家安全观念,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难以维护国家安全。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一)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保障

  (二) 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必要前提

  (三) 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四)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指向

  (五)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价值指向

  (六) 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七)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保障

  (八)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新质内涵

  (九)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时代要求

  (十) 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

  (十一)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一)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保障

  政治安全就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意识、政治需要、政治内容、政治活动等方面免于内外各种因素侵害和威胁而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更简洁的定义是:政治安全就是在政治方面 免于内外各种因素侵害和威胁的客观状态。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安全直接涉及国家政权的稳闻。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二) 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必要前提

  国土即领土,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国土安全的基本内涵是指领土与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不被侵占、不被分裂、不被分割或兼并;其外延包括国际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管辖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依托和基础,在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国家安全

 首先,国土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安全的必要前提。国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由国土本身具有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拥有确定的领土,才能使国民有生存和发展有场所,才能提供组织政权使国家行使主权有安全的空间。

  其次,国土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土安全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和重要体现是国土主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核心,是国家政治安全和建立独 立平等国际关系的基础。领土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三) 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军事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主权乃至网络、太空等新维空间不受敌对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威胁和侵犯的一种状态。军事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是其他安全的重要保证。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四)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指向

  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经济整体免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冲击,或即便遭遇冲击也能保持经济利益不受重大损害的状态。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指向,保证经济安全是一 切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不仅要保障我国自身的经济制度安全、国民经济安全、金融体系安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等, 而且要对可能的外部经济冲击有应对之策,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不受侵害,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五)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价值指向 文化安全,是指保护本国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免遭异国有害文化的渗透和侵犯。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文撑。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因此,文化安全日益凸显其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意义,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一并归入国家安全的范畴。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六) 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社会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与国家安全互为因果。从广义上讲,社会安全是指社会有序的运行状态,它强调协调的社会群体结构和有序的社会状态的统一。从狭义上讲,它包括对违法犯罪、突发事件和灾害(人为灾害和自然火害)的有效控制。可见,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外部,还来自社会内部,因而社会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七)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保障 与农业经济中的土地、工业经济中的资本一样,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将是最宝贵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国家科学技术实力及其安全状态对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直接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武器与筹码,科学技术成为政府掌握的维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八)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新质内涵

  信息安全主要考虑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 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信息安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状态和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威胁和侵害;狭义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网络)的硬 件、软件及其数据、内容等不被破坏或泄露,不被非法更改,信息系统保持连续可靠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的一种状态。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信息安 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前所未有,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之一。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九)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时代要求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性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指生存与发展的不良风险最小以及不受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强调保障生态安全的生态系统。尽管世界各国在生态环境、生态安全战略建设上已取得不小成就,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环境逆向演化的趋势;由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及其所引发的环境灾害和生态灾难没有得到减缓,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与迅速扩大,及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等全球性的关系到人类本身安全的生态问题,一次次向人类敲响警钟。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已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构成国家安全、区域安全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十) 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资源安全分为战略性资源安全和非战略性资源安全;又可分为水资源安全、能源 资源安全(包括石油安全)、土地资源安全(包括耕地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包括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安全(包括基因资源安全)、海洋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等。

 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十一)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014 年 3 月 24 日至 25日,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阐述了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 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发展。这是中国首次公开提出“核安全观”,也是在世界各国中第一个提出“核安全观”。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三、 国家安全的原则

  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首先要确定国家安全战略原则,能够从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出发进一步认识国家安全的基本价值从而做出科学判断。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根据宪法 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家安全法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原则。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一) 坚持法治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该原则的核心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 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和统筹各领域安全的原则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要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通过发展不断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促进国家安全;通过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三) 坚持促进共同安全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四) 坚持预防为主、 标本兼治, 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把预防和治乱结合起来,既防患于未然,又正本清源。既坚持充分发挥专门机关和其他有关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作用,又要广泛动员公民和组织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建立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防线。

 第二章 国家安全

 四、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领域总结以往历史经验、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重要战略思想,是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

 第二章 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 点的伟大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章 国家安全

 第二节 国家安全形势

 一、 我国地缘环境基本概况

  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是复杂多样的,这首先与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关。我国处于北半球,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 个海洋型大国。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二、 我国的地缘安全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出现了很多新的影响中国地缘安全情况的因素。目前看,中国的地缘安全情况比较复杂,来自海洋方向的威胁逐渐增多,陆地方向也有安全隐患,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一) 海洋争端严重威胁国家海洋利益

  中国所毗邻的“四海”,除渤海居于中国的内海,不存在海洋划界问题外,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海区,同相关国家都存在海域主张的重叠,需要解决划界的争议。中国同有关国家的海洋划界问题涉及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多种不同性质的国家管辖海域,而且多国主张交叉重叠,错综复杂。海洋划界之争还居于问题的表面,潜伏其下的是针锋相对的国家利益和激烈的资源争夺,个别西方大国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二) 边界争端威胁国家陆地利益

  中国陆地边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中印领土争端。中印双方边界长约 2000 公里,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东段。

 1962 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通过中印边境 的自卫反击战,在一定程度上对印度当局形成了威慑作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

 第二章 国家安全

  ( 三) 各种分裂势力威胁国家的领土完整

  领土完整是政治安全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

  1. “台独”势力抬头,台海局势复杂

  2. 民族和地区分裂势力活动猖獗,国内安全与统一面临挑战

 第二章 国家安全

 三、 推进国防和军队...

篇三: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

章 中 国 国 防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述 第 二节 国防法规 规 第 三节 国防建设 设 第 四节 武装力量 量 第五节 国防动员 员 思 考题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 学习目标】

 】

  1. 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

  2. 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第 一节 国 防 概 述

 一、 国防的含义 义

  1997 年 3 月 14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下称《国防法》),其中对“国防”一词进行了立法性表述,认为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从《国防法》对国防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国防具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即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对象、国防的手段。

  (1 )国防的主体。国防活动的实行者是国家。任何国家自诞生之日起,都需要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保障国家安全。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亦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利益与意志,需要依靠国家权力。而国防恰恰是维护国家权力所必需的,因此国家需要行使国家权力来领导和组织国防事业,也只有国家才能使国防有效地运转。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2 )国防的对象。抵抗外敌侵略是国防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外敌的武装侵略还是其他形式的侵略,都是国防的对象范围。对于外敌的武装侵略,国防行为是采用战争手段加以 制止;对于其他形式的侵略,国防行为是采用非战争手段进行反击。

  (3 )国防的目的。因为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以及安全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标志和最高原则,所以国防的目的是维护国家最根本的利益。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4 )国防的手段。为了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就是国防的手段,通常包括军事行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二、 国防的基本类型 型

  国防的类型是由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的。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制定的国防政策也不同,因此,国防的类型也各不相同。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防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1 )扩张型是指有些国家为了本国自身的利益,以保障本国安全和防卫需要为幌子,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把其他国家和地区纳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其特点是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屈服的基础上,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言词。例如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 300多个军事基地,把本国的国防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其全球战略服务,这就是典型的“扩张型”国防。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2 )自卫型是指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例如我国的国防就是自卫型国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方针,公开向世界承诺: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不侵略别国。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3 )联盟型国防是指以结盟形式,联合他国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联盟型国防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一元体结盟是指由一个大国做盟主,其他国家从属于他。例如 日本和韩国的国防就是这种类型,都是以美国为盟主建立的国防;多元体联盟则是各国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如北约。联盟型国防还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4 )中立型国防是指奉行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为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实施总体防御的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但中立并不等于放弃武力,有些奉行中立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也拥有较强的国防实力,特别是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和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如瑞士。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三、 中国国防历史

 (一) 中国古代国防

  (二) 中国近代国防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一) 中国古代国防

  兵制,即现代的军制,也就是军事制度,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等。在武装力量体制上,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中央军通常由御林军和其他较为精锐的部队组成,担任警卫京师和宫廷的任务;地方军担负该地区的卫戍任务,由地方军政长官统帅;边防军则戍守边疆,并兼有屯田任务。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在边防上,城池是中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 关、东至山海关的万里长城。而海防则始建于明朝,主要是防御倭寇的入侵。

  中国古代对于军事理论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并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和其他军事理躏论著作,对于指导战争和加强国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二) 中国近代国防

  中国近代的国防是一部充满着贫弱、衰败和屈辱的历史。

 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开始了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奉行消极防御的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居安思奢,卖国求荣,结果是有国无防,大片国土被迫割让,人民惨遭蹂和屠杀。在此期间,外国侵略者还强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 1100 多个不平等条约。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列强的军事侵略、一个个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一次次的割地赔款,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蒙受了巨大屈辱和损失。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残酷的侵华战争,中华人民再一次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在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一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49 — 1953 年)

  从 1949 年到 1953 年,国家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的时期。

  · 第二阶段(1953 — 1965 年)

  从 1953 年到 1965 年,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 第三阶段(1965 — 1978 年)

  从 1965 年到 1978 年,尽管有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主要领导人仍然坚决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

 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保证了我国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 第四阶段(1978 年至今)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上,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不断缓和,特别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了国家工作重点 的战略性转变,并将国防建设带入一个新时期。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战略智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深邃思考和战略筹划,提出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听谁指挥、怎样铸牢军魂”“为什么强军、怎样强军”“打什么仗、怎样打胜仗”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升华了我们党对军事指导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提升到新境界。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四) 中国国防历史启示

  我国 4000 多年的国防历史上,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辉煌,也有过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屈辱,更有过抗敌卫国,从蒙耻到雪耻、从屈辱走向尊严的艰辛历程。这其中,可 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2. 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3.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 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

  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全国军民一致共同抵抗侵略的精神和意志,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四、 现代国防观 观

  国防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国防法》关于国防的解释和界定,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国防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既具有现代意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防观 (也可称“大国防观”或“现代国防观”)。与传统国防观相比,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范围、手段以及巩固和发展国防的因素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 一) 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上强调综合性

  现代国防观以新的安全观为基础。所谓安全观,就是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问题的理性认识,具体说来,是指各国对其安全利益、安全威胁、安全手段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 点,是一个国家制定国防战略的基本依据。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1. 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居于突出地位

  第一,随着国际竞争的重点转向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国家安全对经济发展的依赖越来越大。主权和生存权已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经济 概念。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将通过优势的资金和技术,加强对世界经济的主导和控制,因此,新的“经济殖民主义”问题将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甚至是政治安全的又一威胁。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第三,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的一体化,使金融风险很容易扩展和曼延,一个国家的金融风波可能引发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的金融动荡。如 1997 年发端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曾使亚 太各国遭受巨大冲击,其损失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和冲突。因此,如何维护经济安全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2. 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也至关重要

  社会信息化在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掌握信息优势的国 家拥有更多威胁和攻击他国的手段。由于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又渗透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之中,信息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安全。因此,有人其至认为信息安全将是国家最大的安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3. 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走私贩私、环境恶化等方面。美国的 9 · 11 事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示,其中一点是: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国家国 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并可能造成比传统战争更大的灾难。此外,跨犯罪、环境恶化等问题也都越来越突出。社会安全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然,我国的新安全观在强 调安全内容扩展的同时,并不忽视政治和军事安全,而认为政治军事安全仍是我国国家安全的中心和支柱。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这一点,在 20 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可见,新安全观强调安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全面审视国家安全面临的多元威胁,实现国家的全面安全。因此我们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研究国防,也必须要有综合的眼光,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信息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第一章 中 国 国 防

 (二) 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范围上有了新的拓展

  传统国防观维护国家安全的地域范围,多局限于陆、海、空三个空间,而现代国防观则强调维护陆、海、空、天、电全方位的安全。

  天,指外层空间,在航天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卫星、航天飞机、...

推荐访问:高校军事课教程刘鹏版 高校 教程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