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6篇

时间:2023-03-07 14:25:05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6篇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双减政策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提质减负增效思考策略 实现“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减负提质”&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

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6篇

篇一: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政策背景下 对 课堂教学 提质减负增效 思考 策略

 实现“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减负提质”“减负增效”是当下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过去,学生的学习效益通常建立在反复刷题和大量的课外补习之上,这种学习方式和常态,正是“双减”政策旨在破解的“顽疾”。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提质”“减负增效”,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提质发展。教师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核心推动力量和主要践行者,在“双减”政策落实和课堂“减负提质”上起着重要作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应从五方面下功夫: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塑;学科育人内涵的理解;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2021 年 7 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整治“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顽疾”打出了重拳,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减负”的坚定决心,也为我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开出了一剂“良药”。探索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途径,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学足学好,“吃够吃饱”,如何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提质,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师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核心推动力量和主要践行者,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乎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塑上下功夫 教育是点燃不是灌输,是给人的一生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高分数,这是教育赋予人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是指引我们在教育道路上前行的明灯。这些本是每个教育者的基本常识和初心使命,然而,曾几何时,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教育逐渐演变成“分数军备竞赛”“唯分数论”甚嚣尘上。当下的许多课堂教学以“大容量、快节奏”“疾风暴雨”为追求,把“多、快、好、省”的课堂模式奉为圭臬,教育那种无声润物、潜移默化之感淡出了人们的思想,教育也离人愈来愈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对广大教师提出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新要求。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指南。在“双减”政策下,每位教师都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学习领会“双减”政策重大意义,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把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的教学自觉行为。切实从“育分”转变为“育人”,切实提高自身在新课程下教学的自觉性和课程实施能力。

 《静悄悄的革命》中有一句话,“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

 核心素养提升的落脚点在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提质增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到教学行为的落实,再到科学的教学评价。“双减”政策是以“减负提质、减负增效”为前提的,过去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取得通常建立在反复刷题和大量的课外补习之上,“双减”政策之下,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既有的常态是不允许继续存在的。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学足学好、“吃够吃饱”,如何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提质”“减负增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通过课堂寻变,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塑,做新时代学生发展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在理解学科育人的内涵上下功夫 2018 年,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帷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 个基本要点。

 作为学科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中,教师对学科育人内涵的理解最为关键。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离不开教师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对学科育人价值与核心

 素养关系的把握。当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理解学科内涵,进而认识到学科育人价值时,实施新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会变成教学活动中的自觉行为。

 以数学学科为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数学是什么?数学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数学教育如何真正发生?或者说数学教育会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什么?等问题。如果我们这些都没有思考过,那我们教的就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课标组组长说过:“教师要真正理解数学教育价值是什么,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建立在对这些根本问题的理解上,教师的备课、上课才有“源头活水”,教学才会变得生动而有意义。否则,数学课堂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认为,数学只是一些习题组成的令人生厌的学科,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会真正减轻,“双减”政策的目标达成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教师只有加深对自身学科的理解,明确学科育人价值,才能把握学科育人的内涵,并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在学科的理解基础上,学科教学会变得生动饱满、富有意义,也才能体现出学科应有的价值和地位。有个著名数学家谈到中学数学教育问题时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数学学科知识,还应该懂得其他方面的学科知识,作为数学老师,不能只讲知识,不讲文化,不能只讲做题,不讲思想。” 三、在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下功夫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提质增效”伴随着教师对自身传统教学的反思和创新。“大水漫灌”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渴求,也不符合当下倡导“提质增效”的“双减”政策要求。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学业负担产生的原因是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不好。唯有教师课堂“增效”,学生学业才能“减负”,教师的课堂时效性越好解决问题越充分,课下学生温故知新的负担就越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知识是建立在个人主动思考的前提下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式的学习,也可以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提质增效”就需要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下功夫,精心备课,改进、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要精选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加强教材、教学的研究,科学精心的备课,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选最优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才能善于主动思考,善于深刻学习。“学贵有疑”,学习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质疑,才能促进知识有效迁移。教师的讲授要精炼,给学生留够思考、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多想精练,保证课堂教学的高容量、时效性。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以数学为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考虑以直观为前提,理解为基础。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

 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应用迁移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使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强有力手段。课堂教学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手段支持教学诊断与改进,基于互联网技术强化优质教学资源运用,通过智慧课堂开展线上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以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无疑会有效促进课堂“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中国古代教育就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因素,也是学生课业负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内学不好指望在课外补课学习,本身就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需要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摆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这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教学能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紧密相关,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快、记得牢;无兴趣就学得慢、忘得快。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源于需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及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及兴趣的强弱程度。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

 素,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把学习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形式。比如,创设现实情境、组织游戏活动、开展小组合作等。

 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发掘具有学科特点和学习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问题解决开展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牵引,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热情。充满挑战问题的数学课堂有助于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数学感觉没意义,感觉学习数学就是记一堆的公式法则定理,就是一味地模仿解题,哪里还有兴趣可言?师生通过问题解决尤其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并逐步树立起学习和信心。

 五、在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还需要依赖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价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包括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等。“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只是以满足考试检测,不能只是简单的课堂语言激励,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客观的、多方参与的。课堂教学要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其次,以多元、多维评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生生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其他学生的同时进行反思,也能让学生在互评中收获成长带来的快乐和自信,在生生互评中共同进步。教师在实时性评价环节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有对学习的评价,也要有情感意志的鼓励,让他

 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关爱,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畏难情绪和放弃心理。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考验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也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探索“双减”政策下课堂高质量的发展,我们永远在路上。

篇二: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dquo;双减”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摘 要: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站在时代发展的视角,积极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和品质教学。其中教学策略的改革及创新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深化个人对双减政策内涵的理解及认知。采取恰当可行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信,凸显双减政策的育人优势和价值。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途径

 引言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教学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动,传统的教育理念备受诟病,学生面临着较重的学习负担及压力,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提出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确保学生轻松上阵。其中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及协调最为关键,这一点与教育管理部门存在一定的联系,学校需要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回归课堂、回归校园,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一、“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主要是指减轻学生的作业完成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前者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基础,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主动转变传统的育人思路以及管理模式。关注学生在知识学习以及社会实践中的真实情况,尽量避免学生出现许多消极情绪,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让学生能够实现轻松上阵和举一反三,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主动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二、当前教育教学质量现状

 尽管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许多的成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较为显著,但是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能力比较有限,忽略了对时代发展需求的分析以及研究,没有与着眼于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重点以及难点,站在學生的视角进行进一步改进,学生出现了许多消息应对的情绪。教师没有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进度,在全面改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很多学生对知识只是浅尝辄止,难以实现活学活用和举一反三。教师也忽略了对整个时代发展精神的分析,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鼓励学生自主了解不同学习板块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这一点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很少有教师会

 结合家校合作的现实条件,真正实现协同育人,一部分教育资源被浪费,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直接被无视。

 三、“双减”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了摆脱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化自身对双减政策的内容理解以及认知,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要求,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确保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一)深入分析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素质教育存在极为紧密的逻辑联系,教师需要关注对这一政策的深入解读以及分析,领悟其中的精髓和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明确自身的责任。其中教育改革以及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公众对教育教学事业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为了确保素质教育取得新的成效,促进综合性人才的有效培养学科,教师需要明确双层政策的重点以及难点,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关注对这一政策的深入解读以及分析,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

 (二)积极落实协同育人

 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频率越来越高,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真正实现协同育人。其中家校关系的和谐性以及教育命运共同体

 的发展非常关键,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对核心教育目标的分析以及研究,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直接在线上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交流,积极打造微信群和 QQ 群。有效的缓解家长的焦虑以及负担,确保家长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之中全面推进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发展,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真正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三)全面提升思想认知

 为了确保双减政策取得更多的成效,学校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关注对双减政策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主动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以及家庭作业负担。着眼于作业管理、阅读管理、时间管理、手机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改进。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高校学习现状,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及负面压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产生更多的能动性,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双减政策的重要优势,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大放异彩,更上一个台阶。

 结语

 在全面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较为显著,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了解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

 过程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产生更多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篇三: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最受关注的教育政策非“双减”莫属,自政策落地以来,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已启幕,新格局、新生态也随之出现。义务教育摁下“去资本化”按钮,校外培训持续降温,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得以强化。“双减”做的是“减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加法”,要扛起“双减”工作的重任,减负提质,让学习回归校园,学生学足学好,教师应教尽教,减少家庭的教育支出,减轻家长的精力负担,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一、提高备课实效,系统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要从教学起点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首先要抓备课,备课质量决定上课质量。如果不能保证备课实效,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备课质量不高,课堂效果不好,学生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紧张、负担较重,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倦怠。所以,教师要重视备课,在备课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情、备学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通过备课,系统地设计作业,合理安排每一学时的书面作业,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在学科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二、实施课堂创新,减轻课后负担创新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宜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勤反馈、善矫正的方式,尽量把学生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课堂上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课堂组织形式,不要“一言堂”,更不能“满堂灌”,要多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学生都“在场”。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授课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将一去不返。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随着学生回摘 要:“双减”政策就是全局性、系统性的规范性治理动作,瞄准的就是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乱象的治理,着眼的就是让教育回归以人为本,回到符合教育规律的轨道上。双减做的是“减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加法”,要提高备课实效,实施课堂创新,提高作业质量,实施多元评价,参与课后服务,实施家校共育,加强自我调适,朝着打造高质量教育的方向迈进。关键词:“双减”;课堂创新;多元评价作者简介:韩方廷,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科研教研员,“深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联盟”理事,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指导专家,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校外专家导师;李铭勇,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 深圳 518000)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1)31-0013-02“双减”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韩方廷 李铭勇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专题策划- - 13

 新课程研究 2021.31归校园,学生在校时间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的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 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三、提升作业质量,减量而不降质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型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作业及惩罚性作业等。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还要在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不妨尝试每天安排一个学科主作业日,其他学科少布置或不布置作业,或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安排一个“零作业周末”,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教师既要在质、量、形等方面做好作业的布置,又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发挥作业诊断、学情分析等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作业对常规性考试的替代作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做到减量不降标、减时不降效、减负不降质。四、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案,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特别是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教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学生“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五、参与课后服务,提升教学质量开展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教师也能对本班学生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六、实施家校共育,解除家长顾虑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通过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教师可以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助攻”。通过家校共育,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和家长能够统一思想、(下转第20页)- - 14

 新课程研究 2021.31末等。每个学生可能看法都不一致,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及根据,在试图说服和自己看法不一致的同学时,就是他们思想碰撞的时候。学生一起深度阅读,寻找更多的佐证信息,这些环节的设置有弹性、有空白,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也得以发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抛砖引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通过举例展示其他作品的文章结构示意图,并说明作图根据,再引导学生围绕孙少安和孙少平两个人的故事线来绘制示意图。每个学生的看法不同,绘制的示意图自然也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促使学生在多边互动中走进文本。整本书阅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通往终身成长、终身学习的必经之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整本书阅读”,分析“整本书阅读”的社会地位及现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初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参考文献:[1] 刘瑛琪 .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2]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2,(2).[3] 钟启泉.核心素养十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4] 朱慧,蒋云兵.运用阅读策略,架构整本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0,(26).责任编辑 秦俊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随着“双减”工作的落实,部分家长必有很多顾虑,为了解除家长的顾虑,抚平家长的焦虑,顺利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实,教师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七、加强自我调适,确保“双减”落地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教师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教师的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总之,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用更好的态度履行职责,承接社会的期许,跟时代共振,与“双减”同行。我们要弱化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要求,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切换到“多元评价”模式,教学要创新,课堂需高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分层分类地帮助学生固优补短,加强家校沟通,让家校共育更高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已处于新方位,站在了新起点,开启了新局面,我们要拥抱新变化,以新观念审视自身在新教育格局下的责任内涵,找到自己的点位,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2021.[2] 郑邦山.系统发力 加快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9).[3] 李景. “双减”背后的政策导向与实践探索[J].中国民族教育,2021,(9).责任编辑 秦俊嫄(上接第14页)

推荐访问: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提高教学质量 政策 论文